高校语言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作者:刘春艳 人气:2404 来源:河北医科大学 标签:语文建设
高校语言教师素质培养策略
刘春艳 河北医科大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语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简要分析高校语言教师素质的现状,提出几点高校语言教师素质的培养策略,旨在提高高校语言教师的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提供保证。
【关键词】语言教师 素质 高校 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世界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竞争的关键,而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教育实力、人才实力、民族素质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方式,语言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体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高校学生的语言能力直接决定其就业竞争力。要提高高校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是关键,一支高水平的语言教师队伍,是我国社会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增强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是有效传播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桥梁,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
一 高校语言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高校语言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语言教师引领高校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活动,传递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正所谓文以载道,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及人格水平,真正实现熏陶、感染及教育学生的目的,既要“授业”,也要“传道”,做到“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真正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及教育,热爱语言教育事业,将公正、宽容、爱作为自身人格的标准,热爱并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建立起“尊师爱生”的融洽关系,与学生和谐交往,平等互动,要对学生有亲近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洞察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与学生坦诚相待;还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动态学习,从而加强自我学习,赢得主动权。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对学生有亲近感、谦和、渊博的教师不难赢得学生的尊敬;一位道德高尚的教师能够带给学生勇气、信心和信念,能够让他们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也必然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因此,高校语言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热爱关心学生,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立德为先,不辱使命。
(二)高校语言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
高校语言教师要具备教师相应的教学组织能力、运用教学手段的能力以及教学评价的技能等,以胜任高校教师的需要。此外,由于高校语言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语言密切相关,包括外国语言及汉语语言,不论是哪种语言,都体现出语言特殊的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现今学生的智能水平及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内容也得以不断地深化,语言教师需要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时刻保持与时俱进,才能以娴熟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厚扎实的专业学科功底给学生传授人类文化科学知识。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语言的传授与人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美学、自然、心理学等多种学科息息相关,因此语言教学决不能忽视各种知识的联系与渗透,高校教师应博采众多知识,多学习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以多样化的见识、学识和知识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来,使语言教学课堂更为科学,更加符合教育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
(三)高校语言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国外权威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语言教师自身也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的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涵盖了社会语言能力、交际语言能力、语篇能力、交际策略能力等。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确保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具有很好的逻辑性和一定的幽默感,同时培养自身良好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高质量的教案赢得学生的兴趣。语言教育需要教师的口口相传,教师形式不那么多变,极易给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高校语言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自然得体运用语言去准确、生动地开展语言教学,学生在教师优美、自然、幽默的语言中,通过双向交流,领会知识、掌握知识,感受到老师讲课的风采,从内心深处激起对知识的渴求。
[1]
·上一篇:职业院校开发优质CAI课件的探讨
·下一篇: 2014年新的思想政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