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写作指导,发表文章,医学论文发表,教育职称论文,杂志期刊投稿,经济杂志,文学艺术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百科 > >

提高科学课中问题的有效性

作者:科学教育核心论文发表     人气:173     来源:     标签:
提高科学课中问题的有效性
温州市绣山中学  林雪敏
 
【案例背景】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倡有效教学,那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
问题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特征不变量,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有专家指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进行问题探索,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问题的有效性是整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问题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效率,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那么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以及怎样将学生的疑问转变为有效的问题呢?笔者就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电流的测量几个教学片段进行分析,对此进行探讨。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认识电流表
设置问题:观察电流表,你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分析:学生在观察外观中很容易将接线柱3A与量程3A联系起来,会想到选择3A接线柱时读3A的量程。学生自己对这个结论的发现相比于老师简单的讲授、学生机械的记忆来讲,他们将会有更大的成就感,这种积极的体验会激励他们。在一些课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有的课一节的问题多达30多个,但很多问题过于简单,答案唯一,多为是不是,对不对,或仅仅涉及识记回忆类的,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看似师生互动,其实只是由“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并无太大作用。“牵牛式”的微观提问有余,“开放式”的宏观设计不足。看得到教师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看得到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下,“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而在教学片段一中,我只简单的用了一个问题解决了电流表中的多个要点,同时开放性的题目活跃了学生思维。
教学片段二:使用电流表
设置问题:现介绍试触法。现要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大小,我应该怎么使用这个电流表才能有效的保护它呢?
              
分析:在教学片段二中,在介绍电流表该如何使用时,笔者改变传统的教授方法,不是简单的将电流表使用的要点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通过思考笔者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结合我的问题思考同时动手做实验过程中,明白了电流表正确使用的要点。
以及动手做实验来完成这部分的学习。这种问题设计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质疑问难,营造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同时结合实验能使不同层面的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合作。
 

[1]

·上一篇:完善高校社团在推动大学生政治参与中作用发挥的途径
·下一篇: 硬质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运用的趋势